美国留学申请人承认造假!你准备付出多少“爱”的代价
随着美国名校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申请人数数量不断增加,感到压力倍增的申请人必须尽一切努力让自己脱颖而出。高压之下,一些学生会选择牺牲自己的“道德观”铤而走险。比如在此次调查中,就有61%的人相信“造假信息”可以帮助他们拿到一纸offer,其中更有31%的人对此深信不疑。
诚实才是申请的最佳策略
由于每年都会收到数以万计的申请,美国大学也很难做到逐条检查申请人是否存在造假行为。相反,他们更依赖于经验、直觉和信任制度(Honor System)。
课外经历丰富是件好事,但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当申请人的经历过于丰富时,招生官们可能就要在真实性上打一个问号。
当然,美国大学也在不断完善各种制度,来减少造假行为的发生。布朗大学2022年宣布增加申请信用审查制度,要求学生保证自己在录取过程中所提交的一切材料都是真实的,而且学校还会将需要核实的信息发给辅导老师进行确认。
加州大学不仅会对申请文书查重,还会随机抽取申请人的申请材料进行真实性验证。被抽中的申请人需要提供原始文件,以核实学术经历、荣誉和奖励、课外活动、志愿工作和社区服务、特别项目参与情况、就业情况等信息。
为了防止推荐信造假,哥大、杜克等美国大学只认可能够体现推荐人“实名”且“官方”的邮箱;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还会给推荐人一个表格,请他们对学生的领导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项水平进行打分。
而不少大学都会在申请中增加面试环节,这个项目究竟是不是是申请人本人完成的、Ta在其中又参与了多少,几个问题一问便知。
美国留学申请人承认造假!你准备付出多少“爱”的代价
造假行为不仅容易被发现,还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在此次调查中,30%的受访者承认他们的造假曾被发现,其中62%的人直接被学校拒绝或撤回offer。
要知道,美国大学对弄虚作假行为的容忍度极低,情节严重者可能会被大学拉入永久黑名单,而大学之间可能也会有相关的交流,这也可能导致申请人失去更多的申请机会。
哪些环节给了这些造假者们钻空子的机会呢?
1校外经历成为“发大水”重灾区
根据受访者的回答不难发现,校外经历部分的“可操作空间”非常大。
其中,志愿活动时长成了“造假”第一名,40%的人表示,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完成自己所声称的志愿时长。分别有39%、38%、32%的人承认,他们有虚假的工作经验、课外活动以及实习经历。
此外,还有30%的人承认自己伪造了推荐信。
2申请文书or意林?
在申请文书这一环节,有24%的受访者承认曾找人代笔,甚至更18%的人胆大包天到直接在文书中抄袭“前人的智慧”。美国留学咨询
不过在申请文书中撒谎,最常见的还是是添油加醋一些不真实的故事(34%)。
卖惨虽老套,但是真好用。观众会用热搜告诉你他的pick,美国大学也会用offer告诉你他的选择。
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了,每年大学们在公布新生数据时,会特意强调“今年我们录取了X名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和第一代大学生”。《纽约时报》甚至曾报道,有老师建议自己的黑人学生在申请白人比较多的大学时,着重突出自己所经受的磨难。
而这,也成了那些总被批评“过于精英主义,偏好录取有钱有权人家孩子”的顶尖大学,向大家证明“我不是,我没有,我们很关注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孩子”的力证。
3“我就站在你面前,你看我有几分像从前”
除了捏造论文和校外经历之外,许多受访者表示,他们在申请中的某些「人口统计」部分也没说实话:
39%的人歪曲了自己的种族或民族,33%的人歪曲了自己的宗教偏好,另有22%和20%的人自称是残疾人或退伍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