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名校招生官揭秘大学申请的录取真相
近日专注于美本申请季录取研究的机构SocratesPost研究员表示,我们对美国大学招生审核的标准误解实在是太大了。
针对录取过程中的一些现象,SocratesPost采访了来自普林斯顿、宾大、密歇根等6所美国名校的招生官,最终总结出令人惊讶的录取真相。
夸学校可以,但不要夸学校的地理位置
“不要再在小文书里讨论学校的地理位置了,这样的地理位置并不能让你脱颖而出。你需要真正地反思自己,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我喜欢这个地方?这所学校和其他学校究竟有什么不同’,然后再去写你的文书。”——科罗拉多矿业大学招生官
很多学校都会要求学生写一篇“为什么选择我们学校”的小文书,而在完成这篇文书的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会将重点放在学校的地理位置上。
比如申请纽约大学时,很多申请者就会在文书中写纽约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让他们有丰富的机会和资源。
这其实是在回答“为什么选择来到纽约上大学”,而不是“为什么选择纽约大学”。
相比之下,我们在写这样的文书时首先要做好深入的调研,包括学校的各种项目、课程、社团、教授等等。
申请康奈尔大学物理专业的B同学,在回答“为什么申请康奈尔大学”的这篇文书时,他写道:
自己在高中参与过量子物理研究,也有在暑假参加过清华大学量子物理的夏校,还发表过量子物理方面的研究文章。
在自己这样的一个背景下,他也关注到康奈尔大学在量子物理研究方面是领先的:拥有很好的实验室和设备。他又举了几个康奈尔大学这方面非常著名的教授和他们各自的研究方向,以及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是怎样吻合的。
这样的“Why School”文书在招生官眼中,才更真实,更具说服力。
推荐信“不冷不热”,还不如不寄
“我们收到了太多‘不冷不热’的推荐信,真的很令人吃惊。我们想要看到推荐人对于学生个性、品质的真实表达,这不仅能够展现出学生未来在课堂中的表现,更能够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之外的成就。”——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招生主任
推荐信的目的,是帮助你向招生官展现更全面、更真实的品质、个性,而不是展现你在某一堂课上的表现。这是我们在选择推荐人以及和推荐人沟通时,需要强调的。
首先我们在找推荐人的时候,就一定注意找熟悉自己的老师,不仅仅是你上过他的课这么简单。最好是你们有深入的交流、有一起合作的研究,你的推荐人一定不仅仅了解课堂上的你,更了解课堂外的你。
在推荐信的内容上,其实不用刻意罗列学生参加了什么比赛、有什么奖项。
最重要的是写一些学生的特别之处,让人印象深刻的故事,再加上一些事件细节的描写,这样更容易写出一封出色的推荐信。
比如曾有一位同学,他高中沉溺于打游戏,直到11年级才开始用功读书,非常努力又很有创造力的他拿了不少比赛的名次,还在暑假里选修了一门哈佛大学的课程。
他非常喜欢这门课程,也与这门课的任课教授交谈相当投机,于是便邀请这位教授给他写了推荐信。最后虽然他GPA不高,但是成功进入了芝加哥大学。
芝加哥大学在录取信中,也表达了对他文书的认可,并告诉他从哈佛教授推荐信的内容中看到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于是希望他能够来芝加哥大学读书。
越顺遂的经历,越难表现你自己
“如果这是一件令你骄傲的事,然而在你的文书中却并没有展现出你的反思,或者是这件事如何影响了你,又或者是你如何走出了某个困境,那么这篇文书并不能成为我们了解你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的窗口,我们也并不能了解到你都经历了什么,都有怎样的感受。”——惠特曼学院招生官Henry
我们常常说文书要写出自己的故事,很多同学也会在写文书的过程中非常注意自己的表达、故事的结构。
但除了故事之外,你的反思、你的体会、你的改变其实才是最核心的部分。
绝大多数学生写的文书都是“跌倒使我坚强”,而真正优秀的文书往往展现出了“跌倒使我意识到我虽然坚强,但是我内心依然害怕跌倒,所以我要让自己不仅外在坚强,内心更坚强”的思考深度。
比如我们之前就有一位学生,文书就以“逃课去看星星”为开头,表现了学生活泼、有趣的性格,然后写到她在医院实习的经历,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最后在文书的结尾写出了她对自己人生意义的思考:不仅要努力做好学术,更要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这篇文书的内容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招生官看到了她宽阔的思考境界,最终这位同学凭借这篇文书成功收获了康奈尔大学的录取。
美国名校招生官揭秘大学申请的录取真相
你优秀,比学校本身优秀更重要
“如果你要去加州州立大学富尔顿分校或者一些排名比较低的公立大学,同时如果你能在这些学校充分展现自己,成为顶尖的学生,那么这对你来说或许是更好的选择。你可能最终会得到一个比较理想的工作,然后你会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取得成功。其实你离大学阶段越远,你去哪里上的大学就越不重要。”——宾夕法尼亚大学招生面试官
我们在选校时,都首先会参考排名,因为排名高的学校不仅有着更优质的教学资源,最重要的是名校的头衔能够帮助我们在就业以及未来的发展中加分。
然而宾大的招生官却表示,相比排名,我们更应该考虑的是在哪个学校能够有更好的表现,能够得到更高的GPA。
很多美国用人单位其实非常看重毕业生的GPA,因为GPA越高的人,就越被认为更成熟、更踏实、更能够深入学新的东西。
当然,也有成绩不那么好的人在工作上做得非常出色。但是GPA高的人做得好的比例更高,自然企业更愿意用这样的人才。
最重要的是,尽管名校头衔会为我们进入职场的路带来一定便利,但是进入职场之后,真正决定你未来发展的就只有你的能力了。
不用提交SAT也许并非一件“好事”
“就目前我们的审核标准来看,比如我们有10个因素需要考量,并且每个因素——如课外活动、校内成绩、标化、文书——在综合评定中占据10%的份量,如果你在标化方面选择不提交你的成绩,那么我们肯定就会将评估的注意力转移到你其他材料上,那么其他材料的评估在申请中的占比就更大了。”——惠特曼学院招生官Henry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用Test Optional的政策,你可以选择不提交SAT/ACT,可以用AP等成绩进行代替等等,很多同学表示这样的政策简直是“不会考试”的人的福音。
然而,我们要知道美国大学的招生审核是一个整体、综合的评估,如果你不提交标化成绩,其实是相当于在这个地方有了一个弱项。
那么你的在校成绩单、文书、面试等等因素就要更强,来弥补标化上的不足,对于很多同学来说,这不仅不是个利好政策,甚至是大大降低了录取的几率。
其实各个大学在官网针对Test Optional的政策也有所解释,标化依然是衡量申请者学术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标准,只不过是学校希望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来全面展示自己。
你的“励志人生”,很可能是招生官眼中的“陈词滥调”
“建立一个体育社团或者团队,然后在高年级时带领团队越来越好,在后来还会有回落,但最终赢得了比赛的冠军或者是实现了某种目标等等…讲真,这在文书中太陈词滥调了。”——林恩大学招生主任Freddy
我们知道很多同学都会在文书或者活动中,表现自己在团队运动中的成就,几个小伙伴一起通过努力拿到相应的奖项,这的确是很激动人心,很燃的事情。这一点也并不是针对运动类的活动,而是说很多写运动故事的文书的写法。
你除了要表现团队赢得胜利的过程之外,更重要的是你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有哪些反思、有哪些改变。
曾经我们有一个学生,就是在文书中讲自己对篮球的热爱。但是单纯讲这段经历是不够的,我们启发学生去思考:是不是可以就篮球来说一些教育方面的话题。
比如学校教育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促进学生之间的社交,比如篮球这种运动就可以促进和陌生人之间的相互认识和了解,这也是个非常新颖的话题,接下来学生还可以自己去做调研来帮助支撑这个猜想。
很多学生都会写体育运动,很多学生都会写打篮球,但又有多少人会想到背后有哪些新的角度和话题呢?而且又做了调研,非常实际、有逻辑。
招生官看了之后也会想一想是不是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也会让他陷入深深的思考。
不要做“俗套”的课外活动
“正如每个人都在做演讲和辩论,每个人也都在参与数学社团、科学社团,每个人也都有和其他小伙伴一起做文学杂志。”——宾夕法尼亚大学招生面试官
其实课外活动说白了就是那么几个类型,我们能选择的也不是很多,所以其实想要做不同类型的课外活动很难,但是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做,用不同的方式去呈现。
比如我们有一个学生同样在文书里写自己的辩论经历,不同于别人写自己的刻苦准备、赢得比赛等等“俗套”的内容。美国名校录取
他在文章里写出了用两种语言参加辩论使他对语言和语境有了不同的理解,也写到在参与辩论的过程中,经过了讨论、调研,发现了种种社会上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样独特的内容能够体现出他对社会、对学术深刻的思考,也能够展现出在同样的活动中他能创造出的独特成就,最终赢得了全美Top 5文理学院——鲍登学院的认可。